台灣.前進世博

2010-05-25 01:40

 

萬眾矚目的上海世博會,商機嗅覺靈敏的上百萬大陸台商和台灣人,當然不會錯失這個向全世界宣傳自己的最佳舞台,和100%的賺錢機會。

上海的大事,一向是很多台灣人的大事。事實上,台灣人參與上海世界博覽會的程度之深,超乎想像。從世博會致贈貴賓的糕餅伴手禮、世博文化中心屋頂的LED 燈、中國館裡《清明上河圖》中會動的人物、到埃及館裡a的數位家具、世博軸邊上名為《座千峰》的雕塑、園區內的便利商店,甚至是世博會工作人員的特約洗衣店等等,都是出自台灣人之手。

躍獅影像執行創意總監姚開陽以「機不可失」分析台灣人熱中上海世博會的原因。「除非看展,這是台灣唯一一次可以參加世博會的機會,」姚開陽分析,因為台灣不是國際展覽局的成員國,以後的世博會不會像中國一樣邀請台灣參加,很難說。加上大陸有上百萬台商,也讓台商可以較容易參與世博。而以後舉辦世博會的地方,都離台灣很遠,譬如下一屆在義大利的米蘭,參加起來費時費力。「41屆世博會以來,就這麼一次,」姚開陽眨了眨眼,加強語氣說。

上海世博,隨處可見台灣人身影

參與上海世博會的台灣人有哪些?各種類型都有。參展建館的,有台灣館和台北館,以及興建企業館的台資企業震旦國際。吉祥物「海寶」,也是台灣人設計的。和 IBM、思科等跨國企業同樣晉身高級贊助商的,是神達電腦旗下的Mio品牌。

世博會的特定項目供應商有14家,有兩家台資企業:克莉絲汀和元祖食品。其他林林總總,不勝枚舉。「在台商眼裡,北京奧運是一次性煙火,上海世博會卻是連環炮,」經常穿梭上海和北京的富蘭德林總經理劉芳榮形容,上海世博會就是長達184天的商機,有跟7000萬人次參觀者的面對面的接觸機會。

上海和台灣距離670公里,離台灣最近的國際大都會是上海,對上海來說,台北也是最近的國際大都會。「台灣應該和上海合作,而不是與上海競爭,」劉芳榮笑著說,世博會要採購的東西、需要的各種專業服務,將會發生琳瑯滿目的經濟活動,種種商機就在台灣人的門口,誰能不心動?

後世博商機,從長三角到大上海

很多台商像羅田安一樣,看到了上海在世博會後的商機更大。「你會發現,世博會的各展館採用了大量多媒體互動技術,幾乎沒有一個館不採用投影技術,」台灣投影機大廠奧圖碼(Optoma)中國區總經理謝明遠指出,這勢必將帶動投影機的成長,尤其是高階工程機。

今年才接下中國市場的謝明遠預估,2010年下半年中國的投影機市場就會猛爆性成長,幅度可能高達70%~80%,「甚至是翻倍,」他說。第一批投入投影機大採購行列的,應該是政府、學校、研究機構等,而且是來自上海以外的地方。謝明遠的邏輯是這樣的,7000萬到訪上海世博會的觀眾當中,會有45%來自長江三角洲,30%來自中國其他省市,15%是上海人,10%是搭飛機來的境外旅客。「而從上海以外的地區來的人,很多是機關和大專院校,訂單就會從這邊來,」謝明遠說。

後世博時代的另一個新思考,是「大上海」正式成形。先用幾個數字來描寫一下2010年後的上海:兩個國際機場,兩個火車站,還有通達160個國家、400 多個港口的國際海運路線;黃浦江兩岸有7條隧道,6座跨河大橋連通浦東和浦西,總長度420公里、世界第一長的地鐵。

通往到南京的高速公路,5月1日開通,市區到昆山只要15分鐘,到蘇州也是15分鐘。再加上即將開通到杭州的高鐵,一條高速公路,一條高鐵,就像是打通了上海的「任督二脈」。就像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推動了日本關西地區的經濟帶,上海世博會也會形成新的區域經濟。

不少台商均已打定主意,沿著運輸交通拓展店面。克莉絲汀要在2010年底將在224個上海地鐵站,開設門市。統一流通次集團旗下十個品牌,也計畫在長三角地區,於地鐵和各交通樞紐點開上500家店。人流、物流、資金流匯集的上海世博會及其周邊,將為台灣人在上海的發展,再創一波高峰。